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应急管理

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王启瑞在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时间:2021-09-08 08:35      来源:山西省应急管理厅网站

  9月4日,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王启瑞在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在这个美好的金秋时节与大家相聚,共同研讨氢能产业发展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刚刚听了各位的精彩发言,我感到耳目一新、收获满满,对氢能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对发展前景更加期待。在这里,我就氢能产业安全运营及风险防范,与大家分享几点我的看法。 

  一、氢能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举措,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开辟了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随着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2020年全球能源加速转型,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大幅缩减,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快速攀升30%,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力来源之一。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全球近40%的电力供应。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提升至90%,光伏装机将超过1.4万GW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技术进步、规模效应驱动成本大幅下降。以国内光伏为例,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国光伏电价在经历了十轮调整后,从2009至今,成本下降90%以上,光伏电解水制取氢气可操作性日益增强,绿氢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氢能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便于储存、用途广泛、相对安全等优点,在保障能源安全、保护大气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减排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出台氢能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纷纷布局氢能产业的发展抢占先机、占据主动权和制高点。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亿吨,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近年来,国家部委相继发文,积极推进氢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湖北、河北等地纷纷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布地方氢能发展规划,并先行先试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补贴扶持政策,推动氢能研发、制备、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山西把发展氢能与焦化行业提质升级相结合,加快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推动煤都”向“氢都”转变。 

  二、氢能发展恰逢其时、机遇难得 

  氢能产业探索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尤其是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迎来飞跃式发展,而技术进步正在快速消除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相关成本大幅下降为产业勃兴提供了条件。近日,储氢技术瓶颈再获突破,西安交大开发的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实现了储氢材料安全可控,不仅携带方便,还让氢能更安全稳定地工作。 

  氢能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具有更强的协同能力,促进制氢成本有效降低。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绿氢成本的下降给电解水制氢创造了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预计2060年中国氢产量将达到1亿吨,其中电解水制氢占比将达80%。 

  氢燃料电池功率密度比大幅提高,寿命显著增加,成本快速下降,商业化普及初见成效。比如,2014年丰田推出可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未来”(Mirai),与2008年的概念车相比,不仅燃料电池堆体积攻略密度提高了1倍,而且催化剂中铂的用量减少了90%,电堆成本下降了95%。 

  高压气态、低温液态、有机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储氢方式不断探索,取得突破。高压气态储氢已得到广泛应用,低温液态储氢在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尚处于示范阶段。 

  技术突破叠加双碳”目标形成双轮驱动,吸引众多企业积极参与。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建成加氢站128座,投入运营101座,仅次于日本。 

  山西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基础优势。山西焦化产能占全国的1/3,氢气产能可达到150亿m3,可供28.9万辆氢燃料电池重卡使用,每年可减少CO2排放8667万吨;另外,山西还有大量化工、钢铁产业,尾气提氢也是获得廉价氢气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山西的风光资源比较丰富,具有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优势。发展氢能产业,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是山西推动能源革命、降低碳排放的难得机遇。 

  三、氢能安全风险要认真分析、严格管控 

  总的来看,氢能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及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作为新兴事物,氢能产业在顶层设计和规划、政府监管与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在安全运营上需要高度重视。 

  氢气性质限制了其安全性氢气易燃易爆,对材料具有氢脆腐蚀性等特点,一旦泄漏极易因静电摩擦造成燃烧。氢气与原油、汽油、天然气等能源均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按危险化学品进行监管。2020年,我国印发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将氢能纳入能源的范畴。但是,无论氢作为危险化学品还是能源管理,都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安全是氢能发展的前提产业越是发展火热,我们越要冷静思考。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产业的根本问题、生命问题,具有“100-1=0的重要意义。一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恶劣的社会影响,对今后产业布局、项目规划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也可能是大多数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全球连续发生多起氢能爆炸事故,引起广泛关注。氢燃料汽车销售一度暂停,这些充分表明安全是氢能应用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的重要前提。 

  四、氢能安全运营要扎好管理篱笆、强化监管 

  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和安全管理缺失的难题。国际国内应用实践证明,只按照标准法规规范生产、存储及使用氢能,氢能安全才有所保障。 

  从政策层面看,在产业培育初期,应当参考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对整个产业链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设,尽快明确产业发展牵头部门,明晰产业链流程上各个环节的归口管理部门,确定项目审批流程和审核标准,组织研究解决包括加油站增建加氢设施等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出台安全管理规定。2020年4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台《氢能产业安全监督和管理办法》,涉及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安全运行要点及各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责,涵盖氢能全产业链安全管理要点。2021年8月,江苏省苏州市发布《加氢站安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加氢站安全监督管理以及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的权责范围。 

  从行业标准与体系层面看,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氢安全研究,如日本供氢及氢应用技术协会、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欧盟燃料电池和氢气联合协会等。我国氢安全研究比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少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仍存在较大差距。建议系统开展氢泄漏、扩散、燃烧等相关试验研究,推进完善我国氢安全质量体系(包括标准、计量等方面)建设,支持建设第三方氢安全检测研究中心,增强产品、设备检验与认证能力,为全产业链各环节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从企业层面看,一是要在项目规划初期借助专家力量,对技术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充分评估和审核,建设期进行现场安全监督与指导,落实氢能项目竣工第三方验收机制,从源头夯实安全基础;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针对氢的制备、储输和加氢站建设等环节制定形成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加强日常监控。三是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泄漏、扩散、燃烧、爆炸等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编制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储备充足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四是要把住这一关,严格人员资质管理,对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安全培训,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氢能是未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燃料向清洁低碳燃料转变,给经济社会带来重大改变,必须大力发展。当前亟待各方一起努力,稳步推进政策、标准、技术等规范与提升,共同迎接这一场绿色能源变革。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