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忻州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全市今后一个时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落实举措和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调动全市上下水土流失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出台背景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市地跨太行、吕梁两山,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生态治理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防治任务仍然繁重,防治体制机制还需健全完善。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加强我市水土保持工作,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选取1个县开展整县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打造10条高品质精品小流域,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35万亩。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63.56%;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我市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果,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66.22%。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实行差别化预防保护治理措施;对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进行监管;加快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河重点生态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进“两山四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和灌溉排水体系,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农田土壤蓄水保土能力。

  (二)依法严格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监管。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技术要点和监管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体系;全面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以“互联网+监管”为抓手,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能;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清单制度,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监管清单;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信用评价,落实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建设绿色工程。

  (三)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黄河多沙粗沙区、太行山区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重点,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一批具有忻州特色、示范作用明显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样板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四)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围绕“太行、吕梁”两山、“汾河、滹沱河、桑干河、大清河”四河,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建设生态屏障,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大力发展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果林,建设精品小流域,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拓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统筹保土、蓄水和美化绿化,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街头绿地和小游园

  (五)大力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实《山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编制重要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相应制定本行政区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任务;坚持“谁治理、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落实市县政府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主体责任,探索建立淤地坝运行维护费用政府和受益主体分摊机制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完善监测站网体系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推广应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分级落实建设投资和运行管护经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推进智慧水保建设

  四、保障措施

  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实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水土保持部门局际协调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强化相关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水土保持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

相关文件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忻州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